本报讯 (记者 郑莹莹) 昨日下午5点,随着考场终止答题铃声拉响,除需参加英语口试的考生和部分藏、彝文加试考生外,今年普通高考基本结束。记者昨日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全省高考考卷将尽快运送到设在我市某高校的评卷场,阅卷相关工作将于今日开始。预计本月25日左右,我省51万考生将拿到高考成绩。高考一本、二本、三本、专科的省控分数线也将在25日左右公布。
预计6月25日左右,省教育考试院将向各市、州传递考生高考成绩信息数据库,公布高考成绩分数段统计。考生可以从学校、网上等得到自己高考成绩。由于高考成绩涉及考生隐私,今年考生的高考成绩不对外公布。 同时,在6月25日左右,省招考委将划定并公布一本、二本、三本、专科及各类单招四川省录取控制分数线和预科直升合格标准。25日—30日,学校和各地招办指导、组织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另外,今年需要查分的考生,须在29日之前在当地招办登记。查分结果由招办逐级通知考生本人。
此外,“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咨询周”第二期阶段咨询活动将在今日开始,我省考生和家长可上网咨询心仪的高校招生计划和专业信息。
据介绍,“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咨询周”是教育部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举办的活动,希望在网上咨询招生信息、志愿填报、录取原则、往年就业情况等信息的考生及家长,可登录“阳光高考”信息平台(http://gaokao.chsi.com.cn或http://gaokao.chsi.cn),在网上和招生学校进行交流。咨询周第一阶段已经结束,第二阶段举办时间为:6月9日-13日(9∶00-17∶00),第三阶段为:6月24日-29日。
特别提醒
“高考后”日程一览
省教育考试院特别提醒考生,注意以下时间安排:
6月9日 藏文、彝文加试
6月9-10日 外语口试
6月9-24日 填报艺体本、专科志愿(具体时间由各市、州自定并公布)
6月12-15日 体育尖子资格认定和专项测试
6月16-17日 艺术尖子生资格认定和测试
6月20日前 军事、武警院校和国防生招生政审
6月25-30日 填报高考志愿(具体时间由各市、州自定并公布)其中提前批志愿在28日前填报
6月29日前 考生查分登记
6月29-30日 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面试、体能测试
6月30日-7月1日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和公安海警学院面试合格考生军检。
6月29日-7月3日 公安院校公安类专业招生面试合格考生政审(政审工作在7月3日18∶00前结束)
7月2日-7月3日 军队、武警院校和国防生招生面试和军检
7月8日-约8月16日 普通高校、高中中专招生录取
7月11日左右 填报提前批征集志愿
7月12日左右 填报艺体本科批次征集志愿
7月17日左右 填报本科第一批征集志愿
7月24日左右 填报艺体专科批次征集志愿
7月25日左右 填报本科第二批征集志愿
7月31日左右 填报本科第三批征集志愿
8月7日左右 填报专科第一批征集志愿
8月14日左右 填报专科第二批征集志愿
高考·点评
既重“已能” 又重潜能
高考命题专家指导委员会认为,今年我省自主命制的高考试题的考试内容没有超过“考试大纲”及其“考试说明”的范围, 注重立足于教材,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及知识内在联系的综合考查,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对考生学习潜能的考查。本报记者采访多位专家,他们均表示今年的高考试题具有适当的难度和较好的区分度,而且各学科之间的知识相互渗透,充分体现与新课标衔接过渡的趋势。
语文:稳中求变 文理渗透
点评者:朱丹(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川师附中语文教研组组长,成都市高三语文中心组成员,省高考指导委员会委员)
拿到今年的四川高考语文试题,不觉眼前一亮,感觉它更有“文”味了。而且今年试题注意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整合,例如,对词语的考查涉及到物理学中相关概念;作文题要求考生从几何学上“点”这一概念的认识出发展开联想,有感而发,从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小与大的辩证关系,体现了文理渗透,引领考生把学语文用语文的空间拓展到自然科学领域。
今年四川高考语文试题,稳中求变,体现了命题指导思想的延续性和与新课标衔接过渡的趋势。试卷结构稳定,题目难易适度;稳中有进,体现在综合性更强、覆盖面更广、开放性更大、整体感更强、引领素质教育的意识更浓五个方面。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试题在全面测查学生综合素养方面指向更加明确,注意测试考生创新思维能力,注意测试考生生态环境意识。如21题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从对几何学上“点”的属性思考出发,或联系社会现实的某个方面,或联系考生的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在联想的思维发散中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感悟;如五大题,让考生阅读外国散文《自然》,与文本作深层次对话,和作者一道去感悟大自然的神圣、庄严、博大、深邃,受到精神洗礼,去认识人与自然的契合。
数学:低入高出 区分明显
点评者:李勇(四川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
试卷具有低起点、高结尾的特点,各类题型的起始题容易但压轴题较难,多数解答题的入手容易但要解答完整却并不简单。部分题知识的综合性强且难度较大,对考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创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数学能力较强的考生才能做好这些题目。试题的编排顺序体现了由易到难、低入高出的原则,有利于区分考生的思维层次和水平。
试卷在题型、题量、难度分布上保持了相对稳定,同时也有适度创新。文理科第(19)(Ⅰ)问,直接考查教材中最基本的三角公式的推导,突出了对数学本质和理性思维的考查,有利于纠正“教学题型化”、“解题套路化”的片面做法,有利于推进中学数学的素质教育。理科第(22)题的立意是考查导数的应用,但题目中却没有出现导数的符号和信息,这样打破常规的设问方式颇有新意,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灵活性。此外,还充分体现了“用教材编高考题”的理念,大多数试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用教材编高考题”不但背景公平,而且能编拟出一些亮题,如文理科的向量题若利用几何意义则心算可获答案。
理综之物理: 重视科学探究 强调过程方法
点评者:周昌鲜(四川省物理特级教师)
“重视科学探究,强调过程方法”是中学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试题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中学物理教学有较好的引导作用。例如:试题22⑴②要求学生在动态实验过程中判断伏安法的内、外接法,而且以改错的方式呈现,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创新,体现了探究性;试题22⑵以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整个过程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考查内容虽常见,但考查角度新颖,强调了过程与方法。
今年高考物理试题起点较低,层次分明。 整卷阶梯明显,有主要考查1个考点的简单题目(第14题),也有考查了21个考点的复杂题目(第25题);较复杂的题目又搭建了台阶,让考生易于入手,而在解题过程中逐步加大难度,对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较好的区分度。这些题目既考查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又能考查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素养,充分体现了试题的选拔功能。
理综之生物:题目情景新颖 强调综合运用
点评者:王一丁(四川师大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院长)
今年试题重视探究,多角度全方位考查实验能力。例如,第3题考查教材实验和研究性课题,第30题第Ⅰ小题以下丘脑部分损毁的大鼠为材料的探究实验,第31题第Ⅱ小题细胞质遗传的验证试验等,分别从实验方法选择、变量确认、对照设置、方案完善、结果预期、结果解释及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等方面进行了考查。全卷涉及实验能力的考查所占比例近30%,全方位多角度考查了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对中学生物实验教学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
此外,今年高考的生物试题,绝大多数题目都以新情景呈现。例如,第4题感冒发烧时的生理代谢变化,第5题利用细胞工程制备单抗,第30题第Ⅰ小题关于下丘脑部分损毁大鼠的探究实验,第30题第Ⅱ小题关于某潮间带的生态学研究,第31题第Ⅰ小题关于转基因小麦的遗传研究等。通过新情景,考查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新情景所呈现的生物学问题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的能力。
文综之地理:理论结合实际 自然人文并重
点评者:周介铭(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教育部高等院校地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今年地理试题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强调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以“呈现实事素材,联系考生生活体验,结合中学地理课程知识”的基本思路,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命题设计,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省(区)能源生产结构资料,分析“环境问题”和“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利用气候和民用井地下水资料,分析“自然灾害”和“环境特征”;运用区位理论,分析古都——杭州的城市区位因素等。
而且试题重视基本原理、规律的应用,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的内容覆盖了中学地理课程中的四大知识板块,自然与人文并重,有效地整合了中学地理课程相关区域地理知识,并重视对中国国情知识的考查。
今年地理试题在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对考生“文科综合四项基本能力”的全面考查。主要表现在地理图表的阅读、地理问题的分析归纳、地理事象的描述解释、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理特征的判定等。在“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能力方面,继续要求考生用图形语言描述地理事象。今年有区域图、统计图、等值线图、模式图等地理图形以及数据表格、文字材料等多种呈现形式,充分地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
文综之历史:关注社会现实 倡导人文关怀
点评者:刘松柏(川师附中高级教师、历史教研组长,成都市历史中心组成员,省新课改专家委员会成员)
今年试题更加重视对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的考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倡导人文关怀。同时,更加注意热点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
如“农耕文化”组题(第16-17题),不仅呼应了近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对“三农”问题的关注,而且考查考生从历史学科的内在要求出发,认识中国传统社会性质,正确处理中国社会所面临的“三农”问题的能力。“城市与社会发展”题(第39题)则从城市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设计,引导考生认识城市与乡村关系,城市发展对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等,呼应了我国当前面临的城市化进程这一重大问题。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引导考生关注现实,把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从“历史—现实—未来”有机联系的角度设计,立意更高,体现了命题者对现实问题、热点问题的关注。
另外,今年试题还特别关注地方特色。如“宁江机床厂广告”题(第18题),通过宁江机床厂在1979年6月25日在《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推销其产品的广告,考查考生对四川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开拓创新精神的认识。本报记者 郑莹莹
高考·印象
文理综合各显学科特点 英语作文无关时事热点
昨日是高考的最后一天,随着最后两门课程的考试结束,全国900余万考生也将卸下多日的重担,迎来久违的轻松休闲生活。或许是为了“庆贺”高考结束,连续阴雨几天的成都天空难得地见到了太阳的笑脸,好天气也给了考生们一个晴朗的心情。昨日的理科综合题虽然难倒了不少考生,但简单的英语试题却给了考生们一个“大惊喜”。
综合:理综“难”、文综紧
理科综合考试结束,很多考生反映试题“难”!物理用贴近生活的拖拉机给大家出了力学题目,化学则用环保概念贯穿了不少选项。但生物的选择题让一些考生坦言:“太麻人了!”十二中科华校区的唐莎告诉记者,生物选择题的不少选项都模棱两可,延伸了不少课外知识,十分混淆大家判断。对于此次分数估计,她和同学一样,都觉得“说不准”。文科考生告诉记者,综合题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整个试卷,除了觉得时间比较紧张以外,并没有觉得与平日考试有多大差别,“所有知识点都是书本上的。”
英语:考题“平和”作文贴近实际
最后一科英语让考生们感觉大好,几乎所有的考生都笑嘻嘻地走出了考场。“相比平日的考试和练习,英语一点都不怪异,很平和!”不少考生都考得喜笑颜开,与数学考试后的表情截然相反。
据悉,此次英语试题的作文内容是让学生写在现阶段对成年人的看法,以及他们成年后想要说的话。尽管与之前大家所猜测的世博、经济之类的热点话题毫不沾边,但在多数考生看来,这样的作文题更贴近实际。“我们本来就面临成年这一个重要的时刻,需要在即将迎来的大学生活里学会独立,大家都有实在的心里话说。”本报记者 陈瑾
高考·保送
我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工作圆满结束
本报讯 (记者 郑莹莹) 昨日记者从省教育考试院获悉,我省2010年普通高校招收保送生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顺利完成推荐、资格审查、公示、录取等各环节的工作,已于近日圆满结束。据统计,今年教育部公布的我省具有保送资格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共有457名(其中省级优秀学生52名,单学科竞赛获奖285名)。各市、州招办及有关中学上报保送预备人数为298名(其中省级优秀学生8名,单学科竞赛获奖195名)。截至5月底,全国共有51所普通高校在我省录取了保送生274名(其中省级优秀学生8名,单学科竞赛获奖者175名)。
高考·交通
无一名考生因交通问题而耽误考试
两天高考 56名考生求助
本报讯 (记者 周海波) 两天高考,共有56名考生因交通问题向交警求助,得以顺利赶到考场。昨日,市公安局交管局发布今年高考交通保障情况,“不让一名考生因交通问题而耽误考试”的工作目标圆满完成。
昨日,2010年的高考在交管部门的精心组织和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大力支持下落下帷幕,今年以来,随着我市地铁工程的开建、市政工程的多点开工,交通组织面临巨大压力,高考期间的交通出行问题就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今年高考期间共接受和处置考生及家长求助56件(次),圆满完成了今年提出的“不让一名考生因交通问题而耽误考试”的工作目标。
今年成都交警面对如此大的交通压力,全警上路,部分同志甚至主动放弃休息,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全力保障全市道路的交通顺畅。确保了高考期间道路畅通;确保每个考生在考试期间心情舒畅。据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高考期间的出行通畅不仅是因为交管部门的管理到位,这更得益于广大交通参与者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员给予的支持、配合和理解。如果没有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支持和配合,交管部门就不会取得如此成绩。